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咨询顾问二维码
新益为精益生产咨询公司概述:目前,我国有两种生产方式,一是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二是近几年比较提倡的精益生产方式。班组长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基础组织的领导人,在这两种不同生产方式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班组长
一、班组长在传统生产方式下的角色认知
1、传统生产方式体系企业中是厂长权力大,班组长权利小。
2、班组长听领导布置任务,遇到问题必须及时请示。
3、传统生产方式体系企业中一般都设置专职质检员,出了质量问题班组长会推卸责任,埋怨指责质检员没有仔细检查。
4、 大部分班组长接受上级厂长或上级生产计划,是计划的执行者。
5、 班组长都是技术部门做工程分析、工序分配、生产线布局。
6、 班组长不懂或者不善于快速培养多能工。
7、 班组长通常都认为员工的错是他自己的责任。
8、 班组长通常只能操作少数设备和工序,全能工很少。
9、 班组长极少这样做。
10、 班组长极少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即便达到了也不会去做这些事情。
11、大部分班组长工资比科室人员低,权利小、责任大(执行力差的责任大部分都拿班组长当替罪羊。
12、大部分班组长都加班加点无私奉献。
13、大部分班组长经常训斥员工或者用语言侮辱员工,甚至骂人(经调查有三分之一员工辞职是因为这个原因)。
14、大部分班组长认为学习外语无用,从而很少有人学习外语,即便会简单外语的人见了外国客户也不会主动用外语问候客户。
15、大部分班组长很少有人学习运用这些基本工作技能。
16、大部分班组长绝大部分不知道节拍对生产效率的决定性意义,甚至没有听说过什么是“节拍”?
17、大部分班组长不愿意替下属承担责任,有时甚至推卸责任给员工。
18、班组长仅仅是班组计件工资的统计人。
19、班组长几乎没有人这样做。
20、班组长批评人一般都是当众羞辱员工。
21、班组长碰到问题喜欢马上寻找解决的办法,很少从制度的角度思考今后如何彻底避免同样问题再次发生。
22、班组长遇到问题喜欢马上报告,同时等待上级来调查处理。
二、班组长在精益生产方式下的角色认知
1、班组长个人的权力大,工厂厂长权利小。
2、班组长自己拿出方案,遇到问题必须独当一面。
3、班组长是产品质量的总责任人,班组不设置质检员岗位。
4、班组长日本的班组长是生产计划命令下达者同时也是执行人。
5、班组长都是自己亲自做工程分析、工序分配、生产线布局、人员安排。
6、班组长都非常擅长快速培养多能工。
7、班组长都必须用父母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员工(“孩子”),孩子的错是父母的错,员工的错是班长的责任。
8、班组长全部是全能工,本班组和本厂内的所有工序和设备都能熟练操作。
9、班组长都是自己做首件样品,边做样品、边确认质量、边写工艺分析、边做工序分配。
10、班组长都会保养本班的设备和维修排除常见故障。
11、班组长都工资高,(科长以上待遇),权利大,责任大。
12、班组长反对加班,认为加班是班长无能的表现,特殊情况加班必须支付双倍工资给员工,同时加班必须完成规定的工作指标。
13、班组长从不骂人和说脏话,对员工分派任何事要说“请”和“谢谢”等用语。
14、班组长都拼命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外语,都会用外语和客户做简单的交流(这点特别受客户的喜爱,经常带来以外的大订单)。
15、班组长都会制作技术工艺书和编制设备工序排列图。
16、班组长都会设计生产节拍和熟练平衡调整生产节拍。
17、班组长“护犊子”,下属犯了错主动自己“抗”。
18、班组长是班组团体计件工资的分配人。
19、班组长每天都要亲自给班员讲课做培训。
20、班组长都是个别批评,耐心启发教育。
21、班组长遇到问题习惯问题在现场解决,找出对策再吃饭。
建立生产有序、管理顺畅,操作规范,士气高昂、高质量、低成本、短交期的作业现场;
为企业规划设计一套由内到外的形象升级,外观视觉价值体现、内在的管理内涵体现;
全员参与设备管理高产出和低成本运营,提升设备管理能力,维护能力,提高效率
构建班组生产管理体系、循环评价、人才育成、持续改善、绩效管理、文化养成体系;
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交期、增加利润,让管理更系统科学,执行力更强
对工厂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合理安排,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物流、改善工作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