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全国服务热线:181-8311-4737181-8311-4672

精益管理落地专家

专注精益6S、TPM、班组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咨询热线:

181-8311-4737
高端轨道装备未来着力点
来源/作者:网络|新益为编辑 发布时间:2018-01-24 浏览次数:

    轨道交通装备是国家公共交通和大宗运输的主要载体,属高端装备制造业,也是我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重要代表。

     

    一、背景

     

    高端装备作为制造业的高端领域,一直是国际竞争的焦点。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和一些大型跨国企业长期占据民用干线大飞机、卫星定位系统、大型医疗设备等高端装备的优势地位。近年来,高端装备国际分工争夺战愈演愈烈,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共同发力角逐的主战场。美国《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德国《工业4.0》战略均聚焦新一代高端装备技术的创新发展,以保持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近年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一批高端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大型客机(C919)成功下线,北斗导航系统突破千万级用户,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创造了世界半潜式平台之最,高铁、电力设备已经走出国门。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总体创新能力不足,部分领域核心技术和核心关键部件受制于人、产品可靠性低;基础配套能力发展滞后,装备主机面临“空壳化”;服务体系建设明显滞后,应用推广难等。

     

    《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高端装备创新工程作为五大工程之一,就是要集中资源,着力突破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核电装备、高性能医疗器械、先进农机装备等一批高端装备,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轨道装备

     

    二、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重点突破与夯实基础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推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创新资金支持方式,切实重视落实高端装备的国产化依托工程,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统筹研发、制造、应用各环节,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开发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装备,实现一批重大装备的工程化、产业化应用,打造中国制造业“新名片”,带动我国制造业水平的全面提升。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针对高端装备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特点,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调动能力,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大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全社会资源,瞄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结合,探索新时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

     

    ——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高端装备的发展首先要立足国内,加快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实现自主可控,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同时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高起点发展我国高端装备产业,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坚持重点突破与夯实基础相结合。把握全球高端装备发展趋势,选择我国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重点方向作为突破口,实现重点领域的率先发展。同时,通过重大装备研制,带动基础材料、基础件、基础工艺、技术基础的全面突破,推进主机与零部件相互协调配合发展,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能力。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基本掌握一批高端装备设计制造关键核心及共性技术,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能力大幅提升,产业竞争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技术特色的全球品牌,大型飞机、民用航天、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核电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等进入国际市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成套装备以及先进农机装备实现规模化应用,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高档数控机床以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国产化程度大幅提升。

     

    ——实现一批关键装备自主可控。重点高端装备领域基础配套能力、系统集成能力明显增强。研发一批关键系统和核心部件,核心技术、关键工艺对外依存度明显降低。在各领域研制一批技术水平高、具有一定带动作用的重大装备,部分装备质量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装备应用范围和服务质量大幅提升。一批首台(套)高端装备在关键领域实现应用,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社会生产生活和国防建设需求。自主知识产权装备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在“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形成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竞争主体。在各重点领域培育形成若干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国际品牌,以及一大批专业化、国际化的中小企业,产业链协作配套体系基本建立。以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主体,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高在相关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

     

    到2025年,全面具备高端装备的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能力,各领域开发出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成套装备,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明显下降,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重要领域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覆盖研发设计、装备制造、技术服务的完整产业体系和持续创新发展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三、重点领域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高速、城际动车组、重载列车。形成时速250-350km、轴重≤17t的高效低噪中国标准新型高速动车组系列,完成时速160-200km的城际动车组研制、工程化验证和运用考核,研制30吨轴重重载电力机车及其车辆;形成自主化的高速列车用齿轮箱、轴承、轮对、转向架、轻量化车体、牵引变流系统、控制系统、制动系统等核心零部件产业链。

     

    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网车辆。研制时速120-160km与地铁互联互通的市域快轨列车;研制适应不同技术路线的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构建中低速磁悬浮系统的设计、制造、试验、检测技术平台;建立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网车辆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研制适应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快轨、城市轨道交通四个层级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完成高速铁路列车控制通信信号系统、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CBTC系统的工程试点。

     

    智能化装备及应用。研制绿色智能工程化样车、绿色智能轨道交通系统集成以及基于物联网的轨道交通装备全寿命周期服务体系应用示范。

     

    重点突破关键技术。新型车体轻量化技术、高性能转向架技术、电传动系统技术、储能与节能技术、列车制动系统技术、列车网络控制技术、卫星通信技术;高铁信号移动闭塞技术、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全自动运行技术、基于第四代通信TD-LTE的无线综合承载技术。

     

    2020年,时速350公里标准动车组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并实现产业化。时速250公里标准动车组完成型式试验、运用考核以及其他试验,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城际动车组开展工程示范应用,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化。完成无接触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现代跨坐式单轨客车的开发,开展工程示范应用,实现产业化。构成覆盖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快轨、城市轨道交通4个层级的智能绿色轨道交通装备的全产业链布局。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专项

     

    谱系化动车组研发、示范应用及产业化专项。时速350公里标准动车组:进一步提升转向架及车体、制动系统、牵引系统、齿轮传动系统等关键核心部件的自主化水平,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化产品,并实现产业化;时速250公里标准动车组:研制满足自主化、简统化、互联互通要求的车型,完成型式试验、运用考核以及其他试验,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时速160~20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及城际动车组:研制满足系列化、平台化、标准化要求的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开展工程示范应用,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化;完成卫星通信在高速列车上的推广运用;完成智能化样车研制。

     

    轨道装备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研发、示范应用及产业化专项。研制与地铁互联互通、时速120~160km、启动加速度≥0.8m/s²(0-40km/h)的市域快轨动车组,建立标准体系,形成产业化;完成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系列、现代跨座式单轨列车、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自主开发,开展工程示范应用,实现产业化。

     

    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研发、示范应用及产业化专项。研制自主化的高速铁路列控系统、城际铁路列控系统、互联互通城市轨道交通列控系统、市域快轨信号系统,智能化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开展工程示范应用,建立标准体系、实现产业化。


181-8311-4737
181-8311-4672
服务项目
  • 6S管理咨询

    建立生产有序、管理顺畅,操作规范,士气高昂、高质量、低成本、短交期的作业现场;

    查看详情+
  • 6S目视化设计

    为企业规划设计一套由内到外的形象升级,外观视觉价值体现、内在的管理内涵体现;

    查看详情+
  • TPM管理咨询

    全员参与设备管理高产出和低成本运营,提升设备管理能力,维护能力,提高效率

    查看详情+
  • 班组管理咨询

    构建班组生产管理体系、循环评价、人才育成、持续改善、绩效管理、文化养成体系;

    查看详情+
  • 精益生产管理咨询

    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交期、增加利润,让管理更系统科学,执行力更强

    查看详情+
  • 工厂布局规划

    对工厂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合理安排,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物流、改善工作环境等

    查看详情+
版权所有:重庆新益为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渝ICP备2021006396号-3 渝公网安备50010502003627 技术支持:派臣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