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咨询顾问二维码
新益为精益生产咨询公司概述:IE是个好帮手,很多企业老板都想用,但因为企业特点不同,需要认真考量如何配置才能事半功倍,本次先从企业规模的角度进行分析。
企业IE配置图
企业大致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三个规模,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拥有的资源也相差很大,对应IE的配置方式也要有所差别。
一、小企业
小型企业的经营大致处于两种情况:
一种因为有技术/手艺,活的相对比较滋润,通常也不太重视管理。但提醒一下,在埋头赚钱时,也需要警惕科技发展的替代威胁。
例如雕刻红木的手艺,去掉文化情怀,CNC雕刻无论品质和生产力都可以把工匠甩出几条街。此类企业不是本次讨论的重点。
第二种小企业的境地可以用走钢丝来形容。向前接触不到真正的客户和市场,向后更要求不了供应商。
在前后的挤压中,为了抢夺订单,不得已使用高库存冲抵市场波动,利润率通常也不高,而且一不小心也就会因为呆料呆账让一年白忙活。
小企业由于势单力微,使用IE改善的局限性比较大,却更加重要,“微利时代,省一分等于赚一分”。
建议此类小企业的IE使用兼职的方式进行配置(或将IE功能切分到各部门)。小企业面对生存压力,会形成巨大的凝聚力,由于人少沟通也简单,推动改善也容易。
因为兼职IE可能对专业技法感到迷惑,需要请外部精益专家及时进行辅导。
个人认为由于小企业财力有限并且各有特点,建议几个小企业共享精益专家(一个专家/小咨询公司服务特定几个企业,针对性强,费用也会低,甚至兼职的也可以)。
请谨慎找大咨询公司,一来费用太高,二来人家也看不上,即使真的勉为其难找来了,高大上的方案和企业小现实之间的落差,足够让大多数小企业主找个角落沮丧半天。
小企业的流程短、规模小,IE重点优化生产作业,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生产平衡确保人员的有效利用,在制减少提高周转速度,仓库管理保证账目清晰等基础IE应用。
内部流程顺畅以后,可以用同样的材料和成品库存对应更多的客户,也相当于减少了总体库存量。
二、中型企业
中型企业已经度过了生存危险期,具有较稳定的市场,也渐渐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生产组织方式。
但很多中型企业主会有这样的体会,“企业规模是扩大了,但花销却越来越大,钱也没有多挣着”。
而且创业时期的拼命文化正在淡化,员工慢慢开始计较了;官僚作风正在上升,人力越来越调动了;企业方向有点迷惑,不知道往哪里走了。
此时的企业处于坡顶困境关键期,管理亟待锤炼、经营策略亟待调整,企业发展或再次腾飞,或步入消沉,因此这个阶段需要的改善动作也会比较大。
在IE层面,建议将以前各部门的兼职IE升级为专职人员,并外聘精益专家从全方位进行诊断、重整和改善。
对于企业超大规模的战略整合、自动化导入、E化动作,有必要请大型专业顾问公司,利用他们的高视野、大局观进行辅导,而且他们也不推辞帮公司当“大黑脸”,处理一下内部不方便处理的事情。
中型企业管理不但残存幼年期的粗放,而且各自为政的小团体会迅速出现,“未大而僵”非常可怕,建议重点在优化流程:
审视流程中的重复功能建制,去掉“刷存在感”的过多审核,完善和标准化流程和责任,为进一步成长打好基础。
当然审视优势明确方向的战略选择也非常重要,但这就更需要借助外界咨询专家的力量。
三、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有稳定的客户,并形成了对供应链的有效控制,资源也相对丰富,但是决策效率下降,对外反应迟钝,可谓船大难掉头;
并且公司的模式被众多后起之秀研究和效仿,追赶的压力巨大。大型企业通常以稳定为主,并在稳定中寻找突破。
将组织功能细化、标准化,增加应对人才流失的刚性;注重流程改善,尽量优化运作的顺畅性。
针对IE组织,建议如下配置:由专职IE负责专案落地,部分内部IE成长为精益专家做诊断规划,并逐步向内部咨询顾问角色转变。
与此同时,积极寻找外部咨询公司进行前沿知识培训,旨在为内部精益专家多多点播方向。
这个阶段,不建议再外聘精益专家了,在大企业的制度文化绞杀下,空降兵是很难存活的。
大企业的IE组织完备,工作开展全面又深入:咨询公司协助高层明确战略,内部精益专家转化战略为执行规划,并切分为专案由基础IE执行实施。
建议将经营指标贯穿采购、生产、物流、销售全价值链,不断优化现有体系,并寻找引领新方向的机会。
以上为个人观点,欢迎批评交流。
建立生产有序、管理顺畅,操作规范,士气高昂、高质量、低成本、短交期的作业现场;
为企业规划设计一套由内到外的形象升级,外观视觉价值体现、内在的管理内涵体现;
全员参与设备管理高产出和低成本运营,提升设备管理能力,维护能力,提高效率
构建班组生产管理体系、循环评价、人才育成、持续改善、绩效管理、文化养成体系;
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交期、增加利润,让管理更系统科学,执行力更强
对工厂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合理安排,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物流、改善工作环境等